
东艺出品的首部原创舞剧《雷雨》荣获第14届中国舞蹈“荷花奖”舞剧奖,让文学经典舞台化带来的全新创作视角与当代表达成为新焦点。经过三年打磨,《雷雨》于2024年7月在上海首演,随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近20场演出。作品先后入选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、2025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。

舞剧《雷雨》的出品阵容强大,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(文体旅游局)为出品单位,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总制作出品。它取材于曹禺先生1934年发表的同名经典剧作,用独特的肢体语言,将那个矛盾爆发的雷雨夜生动地呈现于舞台。
经典新绎,舞动灵魂
总编导赵小刚以独特的视角对原著进行重新诠释。作品在结构上引入“侍萍视角”统摄全剧,打破了原著的线性叙事逻辑,通过首尾呼应的“命运回环”,让舞段之间形成彼此嵌套、情绪层层递进的张力结构。
《雷雨》采用“以舞带戏”的手法。比如在表现周萍与四凤的爱情时,舞者们用轻盈而深情的舞步,展现出爱情的美好与纯真;而当真相逐渐揭露,他们的动作变得慌乱、挣扎,将人物内心的痛苦与绝望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山翀担任艺术总监并特邀出演,更为这部作品增添了一抹亮色。她的精湛演绎,让角色的情感更加细腻动人,使观众更能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。
创新视觉,重塑经典
创新且富有当代表达的视觉语汇,为《雷雨》打造出了全新的“形式感”。舞台后区那矗立的巨型环形楼梯,不仅强化了舞台的纵深,还通过人物在其中的流动,构成了空间上的“蒙太奇”。当演员们在楼梯上穿梭、追逐时,仿佛不同的时空在交错,让观众感受到命运的复杂与无常。

横贯舞台的跷跷板,则如命运的天秤。在轻微的晃动间,映射出八位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张力与复杂的关系结构。当人物站在跷跷板的两端,随着跷跷板的起伏,他们之间的矛盾、冲突以及微妙的平衡,都被生动地展现出来。
多媒体光影设计的巧妙运用打破了时空的边界。在表现雷雨交加的场景时,强烈的光影效果配合着舞者们激烈的动作,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到了命运的狂风暴雨。

构筑当代表达新图景
曹禺先生的《雷雨》发表九十余年来,被改编成多种舞台艺术形式。“东艺出品”舞剧版本被不少业内专家称赞,称其是极具海派气质的创作,将时尚、经典与人性完美融合,形成了独特魅力。
作品的创新,不仅是对原著的全新阐释,更是对当下“舞剧表意观念”的一次大胆尝新。它跳脱传统叙事,聚焦于特殊年代的家庭与人物,强调人性与欲望的内在冲突,让作品具有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感染力。

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总经理雷雯表示:“舞剧《雷雨》以致敬经典为初心,创新性地将经典文本转化为适应时代审美与精神需求的美学舞台,展现了‘东艺制造’不断发展的审美个性。”
从“买节目”到“做节目”再到“卖节目”配资服务,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在制作领域先行先试,牢牢把握艺术生产的主导权,坚持剧院主控主投,持续推动剧场从单一演出经营向节目原创制造延伸。至今,东艺已陆续制作出品6部涵盖话剧、舞剧、音乐剧等多元门类的舞台作品,持续在艺术生产上开拓、创新。
启远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